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新疆师范大学2021级学生第一学期结业课程考试公共教育学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E、协调作用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E、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