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昆明医科大学妇产科护理学
分娩进入第二产程的主要标志是( )
A
破膜破裂
B
产妇用腹压
C
宫口开全
D
胎头拨露
E
胎头着冠
新生儿Apgar评分项目包括( )
A
呼吸、心率、体温、脉搏、哭声
B
呼吸、心率、体温、肌张力、哭声
C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哭声
D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喉反射
E
呼吸、心率、体温、脉搏、喉反射
巨大儿指新生儿体重为:( )
A
﹥4000g
B
≥4000g
C
﹥3500 g
D
≥3500 g
E
﹥3800 g
胎盘附着面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需在产后( )
A
1~2周
B
2~4周
C
4~5周
D
6~8周
E
8~10周
女性阴道内正常寄生菌主要是:( )
A
大肠杆菌
B
乳酸杆菌
C
变形杆菌
D
脆弱杆菌
E
厌氧链球菌
影响分娩的因素有( )
A
产力
B
产道
C
胎儿
D
精神心理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临产的判断依据是( )
A
见红
B
规律宫缩
C
宫颈管消失
D
宫口开张
E
先露下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诱发因素有( )
A
妊娠
B
长期使用抗生素
C
大量使用雌激素
D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
糖尿病
关于羊水的性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妊娠足月时,羊水是约为1000~1500ml
B
妊娠足月时,羊水不透明,略混浊
C
羊水量大于2000ml为羊水过多,少于300ml为羊水过少
D
羊水是随着妊娠月份增长而逐渐增多
E
羊水能传导子宫收缩的压力
胎盘的功能有( )
A
免疫功能
B
合成功能
C
排泄功能
D
气体交换功能
E
防御功能
硫酸镁用以治疗妊高征时,下述哪几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主要用以预防和控制抽搐
B
24h硫酸镁总量不得超过10g
C
膝反射消失者禁用
D
尿量少于25ml/h或呼吸16次/min时停用
E
硫酸镁中毒时,用葡萄糖酸钙缓慢推注治疗之
心脏病孕妇易发生心衰的时期是( )
A
妊娠32~34周
B
妊娠足月时
C
分娩期
D
产褥期的最初3d内
E
哺乳时
子宫收缩乏力常见的原因有( )
A
精神因素
B
产道与胎儿因素
C
子宫因素
D
内分泌因素
E
药物影响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 )
A
胎盘残留
B
宫缩乏力
C
产道损伤
D
凝血功能障碍
E
胎盘粘连
输卵管各部名称,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A
通入子宫腔内的为间质部
B
间质部外侧为壶腹部
C
峡部比壶腹部的管腔窄
D
伞部与峡部相邻
E
间质部与伞部相邻
A
破膜破裂
B
产妇用腹压
C
宫口开全
D
胎头拨露
E
胎头着冠
新生儿Apgar评分项目包括( )
A
呼吸、心率、体温、脉搏、哭声
B
呼吸、心率、体温、肌张力、哭声
C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哭声
D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喉反射
E
呼吸、心率、体温、脉搏、喉反射
巨大儿指新生儿体重为:( )
A
﹥4000g
B
≥4000g
C
﹥3500 g
D
≥3500 g
E
﹥3800 g
胎盘附着面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需在产后( )
A
1~2周
B
2~4周
C
4~5周
D
6~8周
E
8~10周
女性阴道内正常寄生菌主要是:( )
A
大肠杆菌
B
乳酸杆菌
C
变形杆菌
D
脆弱杆菌
E
厌氧链球菌
影响分娩的因素有( )
A
产力
B
产道
C
胎儿
D
精神心理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临产的判断依据是( )
A
见红
B
规律宫缩
C
宫颈管消失
D
宫口开张
E
先露下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诱发因素有( )
A
妊娠
B
长期使用抗生素
C
大量使用雌激素
D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
糖尿病
关于羊水的性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妊娠足月时,羊水是约为1000~1500ml
B
妊娠足月时,羊水不透明,略混浊
C
羊水量大于2000ml为羊水过多,少于300ml为羊水过少
D
羊水是随着妊娠月份增长而逐渐增多
E
羊水能传导子宫收缩的压力
胎盘的功能有( )
A
免疫功能
B
合成功能
C
排泄功能
D
气体交换功能
E
防御功能
硫酸镁用以治疗妊高征时,下述哪几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主要用以预防和控制抽搐
B
24h硫酸镁总量不得超过10g
C
膝反射消失者禁用
D
尿量少于25ml/h或呼吸16次/min时停用
E
硫酸镁中毒时,用葡萄糖酸钙缓慢推注治疗之
心脏病孕妇易发生心衰的时期是( )
A
妊娠32~34周
B
妊娠足月时
C
分娩期
D
产褥期的最初3d内
E
哺乳时
子宫收缩乏力常见的原因有( )
A
精神因素
B
产道与胎儿因素
C
子宫因素
D
内分泌因素
E
药物影响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 )
A
胎盘残留
B
宫缩乏力
C
产道损伤
D
凝血功能障碍
E
胎盘粘连
输卵管各部名称,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A
通入子宫腔内的为间质部
B
间质部外侧为壶腹部
C
峡部比壶腹部的管腔窄
D
伞部与峡部相邻
E
间质部与伞部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