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起专)
16.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3.5分)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7. (单选题)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本题3.5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3.5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9.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3.5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0.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3.5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1. (单选题) 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本题3.0分) A、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 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 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22.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本题3.0分) A、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3.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本题3.0分)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4.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本题3.0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5. (单选题) 一切真知都发源于:(本题3.0分)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客观事物 D、 人的意识
26.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社会上的十所大学更加能够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 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 (单选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本题3.0分)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8. (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本题3.0分)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29. (单选题) “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30. (单选题)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本题3.0分)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17. (单选题)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本题3.5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3.5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9.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3.5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0.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3.5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1. (单选题) 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本题3.0分) A、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 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 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22.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本题3.0分) A、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3.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本题3.0分)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4.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本题3.0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5. (单选题) 一切真知都发源于:(本题3.0分)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客观事物 D、 人的意识
26.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社会上的十所大学更加能够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 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 (单选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本题3.0分)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8. (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本题3.0分)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29. (单选题) “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30. (单选题)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本题3.0分)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