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信阳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论.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山自明代诗论家( )。 A.谢榛的《四溟诗话》 B.李贽的《童心说》 C.王比贞的《艺苑卮言》 D.袁宏道的《序小修诗》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A.钟嵘《诗品》 B.刘勰《文心雕龙》 C.陆机《文赋》 D.曹丕《典论·论文》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D.“考见得失”
《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A.“尽善矣,末尽美也” B.“尽美矣,又尽善也”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可以兴、观、群、怨” C.“思无邪” D.“辞达而已矣”
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A.读者之意 B.作品之意 C.作者之意 D.古人之意
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物化”的精神状态 B.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A.“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虚静”和“物化” C.“仁政”和人性论 D.祟尚自然,反对人为
提出“格调”说的清代诗论家是( )。 A.沈德潜 B.王夫之 C.叶燮 D.王士禛
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得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