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商丘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基础
2. (单选题) 在交流与讨论中,( )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本题1.0分) A、 头脑风暴 B、 同步讨论 C、 辩论 D、 合作性讨论
3. (单选题) 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 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三大领域。(本题1.0分) A、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 了解、理解和应用 C、 生理、心理和情感 D、 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4. (单选题) 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 )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本题1.0分) A、 教学管理 B、 教学行为 C、 教学科研 D、 教学设计
5. (单选题) 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 )两种方式。(本题1.0分) A、 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 B、 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 C、 由上到下,全程培训 D、 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
6. (单选题)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 )”。(本题1.0分) A、 第二次教育革命 B、 第三次教育革命 C、 第四次教育革命 D、 第五次教育革命
7. (单选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 )不属于创新型模式。(本题1.0分) A、 合作学习 B、 探索和发现学习 C、 问题解决学习 D、 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
8. (单选题) 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本题1.0分) A、 计算机技术 B、 文字 C、 纸张 D、 印刷术
9. (单选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 )。(本题1.0分) A、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 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 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 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 (单选题) 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本题1.0分) A、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 辩论 C、 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11. (单选题) ( )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本题1.0分) A、 客观题测验 B、 表现性评价 C、 档案袋分析 D、 论文题测验
12. (单选题) 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不包括( )(本题1.0分) A、 提供广泛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 B、 提供支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工具 C、 交流方式单一 D、 提供各种学习策略
13. (单选题) 斯滕伯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 )(本题1.0分) A、 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 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实践的知识 C、 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 D、 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14. (单选题)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为( )四个层次。(本题1.0分) A、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B、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C、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演示工具、作为开发工具 D、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交流工具
15. (单选题) ( )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本题1.0分) A、 隐性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活动课程
16. (单选题)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的信息技术可以与( )的内容标准相结合。(本题1.0分) A、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B、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C、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D、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