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信阳师范学院-中国社会史
[单选题,10分] 最早发明和放飞风筝、被称为“鸢都”的是
A.青岛
B.烟台
C.威海
D.潍坊
[多选题,10分]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不正确的是(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多选题,10分] 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不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商鞅“重农抑商” B.北魏推行均田制 C.北宋“不立田制” D.张居正“田赋征银
[多选题,10分]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不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多选题,10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包括(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单选题,10分]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单选题,10分]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单选题,10分]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 A.看电视剧 B.到徐园观看电影 C.穿上中山装 D.品尝西餐
[单选题,10分]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单选题,10分] 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单选题,10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接点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多选题,10分]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 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 B.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C.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多选题,10分]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多选题,10分] 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其中正确的是 A.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 C.孔子与“仁”的思想 D.“画圣”阎立本与写意画
[多选题,10分] 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多选题,10分]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不正确的是(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多选题,10分] 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不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商鞅“重农抑商” B.北魏推行均田制 C.北宋“不立田制” D.张居正“田赋征银
[多选题,10分]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不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多选题,10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包括(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单选题,10分]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单选题,10分]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单选题,10分]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 A.看电视剧 B.到徐园观看电影 C.穿上中山装 D.品尝西餐
[单选题,10分]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单选题,10分] 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单选题,10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接点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多选题,10分]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 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 B.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C.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多选题,10分]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多选题,10分] 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其中正确的是 A.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 C.孔子与“仁”的思想 D.“画圣”阎立本与写意画
[多选题,10分] 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