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2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新文化运动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 )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 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
《论持久战》
B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C
《论抗日游击战争》
D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 淞沪抗战。
A
第二十六路军
B
第二十五军
C
第二十九军
D
第十九路军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十一条”
B
还我青岛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孟良崮战役开始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开始
D
渡江战役开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
长春
B
旅顺
C
大连
D
沈阳
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
A
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B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
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
陈庚、谢富治
B
谭震林、许世友
C
陈毅、粟裕
D
刘伯承、邓小平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
A
战略反攻
B
粉碎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
D
渡江作战
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
张自忠
B
张治中
C
张灵甫
D
张发奎
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A
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B
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C
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中日民族矛盾
C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D
中美民族矛盾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 )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
绥远
B
张家口
C
石家庄
D
通化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B
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C
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D
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新文化运动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 )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 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
《论持久战》
B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C
《论抗日游击战争》
D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 淞沪抗战。
A
第二十六路军
B
第二十五军
C
第二十九军
D
第十九路军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十一条”
B
还我青岛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孟良崮战役开始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开始
D
渡江战役开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
长春
B
旅顺
C
大连
D
沈阳
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
A
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B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
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
陈庚、谢富治
B
谭震林、许世友
C
陈毅、粟裕
D
刘伯承、邓小平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
A
战略反攻
B
粉碎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
D
渡江作战
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
张自忠
B
张治中
C
张灵甫
D
张发奎
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A
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B
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C
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中日民族矛盾
C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D
中美民族矛盾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 )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
绥远
B
张家口
C
石家庄
D
通化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B
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C
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D
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