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
煤尘爆炸危害特点是()。
A.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
B.破坏和焚烧程度严重
C.爆炸能够连续发生
D.燃烧爆炸产物含有大量一氧化碳
煤尘爆炸的条件是()。 A.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有一定浓度的浮游煤尘 C.有足够的氧 D.有足够能量的引火源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A.足够的氧气 B.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C.煤尘达到爆炸浓度 D.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
煤层瓦斯含量的太小取决于()。 A.成煤和变质过程中瓦斯生成量的多少 B.瓦斯能被保存下来的条件 C.瓦斯涌出量的多少 D.开采强度
煤层顶板冒顶事故能使采煤工作面及巷道()。 A.垮落 B.生产中止 C.压毁设备 D.造成人员伤亡
煤层产状通常用煤层的()三要素来表示。 A.走向 B.倾向 C.厚度 D.倾角
煤(岩)中游离状态瓦斯量的多少取决于()。 A.储存空间体积 B.瓦斯压力 C.温度 D.煤的孔隙结构特点
盲巷管理的“四对号”是()。 A.现场牌板 B.台账 C.采掘工程图 D.通风系统图 E.瓦斯管理牌板
扩大瓦斯爆炸界限的因素有()。 A.混人可燃性气体 B.混入爆炸性煤尘 C.混人惰性气体 D.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高
突出矿井采区上下山进回风宜选用() A.轨道上山进风,运输上山回风 B.运输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C.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进风,专用回风上山回风 D.均可
煤巷掘进工作面按最低风速验算时,至少配风量为()m3/min,S为巷道段面积。 A.5S B.9S C.15S D.20S
下列属于矿井总风量调节的是() A.提高主要通风机转速 B.巷道内的局部阻碍物 C.设置调节风窗 D.设空气幕调节
某进风井深320m,风流流动时平均密度为1.18Kg/m3,此时进风井的通风阻力为33.3mmH2O,设井口地面大气压力P0=760mmHg,则此时井底的空气静压为()Pa A.101666.9 B.105024.6 C.107032.3 D.109123.1
前矿用电雷管常用的有()。 A.瞬发电雷管 B.秒延期电雷管 C.毫秒延期电雷管 D.抗杂电电雷管
区域性防治煤层突出措施,目前有()等方法。 A.开采保护层; B.预抽煤层瓦斯; C.煤体注水; D.工作面洒水。
煤尘爆炸的条件是()。 A.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有一定浓度的浮游煤尘 C.有足够的氧 D.有足够能量的引火源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A.足够的氧气 B.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C.煤尘达到爆炸浓度 D.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
煤层瓦斯含量的太小取决于()。 A.成煤和变质过程中瓦斯生成量的多少 B.瓦斯能被保存下来的条件 C.瓦斯涌出量的多少 D.开采强度
煤层顶板冒顶事故能使采煤工作面及巷道()。 A.垮落 B.生产中止 C.压毁设备 D.造成人员伤亡
煤层产状通常用煤层的()三要素来表示。 A.走向 B.倾向 C.厚度 D.倾角
煤(岩)中游离状态瓦斯量的多少取决于()。 A.储存空间体积 B.瓦斯压力 C.温度 D.煤的孔隙结构特点
盲巷管理的“四对号”是()。 A.现场牌板 B.台账 C.采掘工程图 D.通风系统图 E.瓦斯管理牌板
扩大瓦斯爆炸界限的因素有()。 A.混人可燃性气体 B.混入爆炸性煤尘 C.混人惰性气体 D.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高
突出矿井采区上下山进回风宜选用() A.轨道上山进风,运输上山回风 B.运输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C.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进风,专用回风上山回风 D.均可
煤巷掘进工作面按最低风速验算时,至少配风量为()m3/min,S为巷道段面积。 A.5S B.9S C.15S D.20S
下列属于矿井总风量调节的是() A.提高主要通风机转速 B.巷道内的局部阻碍物 C.设置调节风窗 D.设空气幕调节
某进风井深320m,风流流动时平均密度为1.18Kg/m3,此时进风井的通风阻力为33.3mmH2O,设井口地面大气压力P0=760mmHg,则此时井底的空气静压为()Pa A.101666.9 B.105024.6 C.107032.3 D.109123.1
前矿用电雷管常用的有()。 A.瞬发电雷管 B.秒延期电雷管 C.毫秒延期电雷管 D.抗杂电电雷管
区域性防治煤层突出措施,目前有()等方法。 A.开采保护层; B.预抽煤层瓦斯; C.煤体注水; D.工作面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