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佳木斯大学-护士人文修养
1. (单选题) 护士引领患者行走时,护士一般走在哪个方位( )(本题4.0分)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前方 D、 后方 E、 随意
2.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思维的特点( )(本题4.0分) A、 时限性 B、 静态性 C、 个体差异性 D、 复杂性 E、 所需资料的全面性
3. (单选题) 加强护士审美修养可采取的两种方式是( )(本题4.0分) A、 审美观照活动和审美评价活动 B、 审美观照活动和审美实践活动 C、 审美观照活动和审美品味活动 D、 审美评价活动和审美实践活动 E、 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品味活动
4. (单选题) 护士的妆容应体现( )(本题4.0分) A、 朴实无华 B、 个性时尚 C、 雍容华贵 D、 简洁平淡 E、 自然亲切
5. (单选题) 护士服穿着时不可( )(本题4.0分) A、 整洁平整 B、 内衣外露 C、 衣扣扣齐 D、 美观合体 E、 松紧适度
6. (单选题) 护士在临床思维过程中,能够严格且客观地对思维材料和思维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现有的思维成果进行反省、反思和验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善于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放弃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这属于哪种临床思维品质()(本题4.0分) A、 灵敏性 B、 深广性 C、 评判性 D、 预见性 E、 系统性
7. (单选题) 对“评判性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本题4.0分) A、 评判性思维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 B、 护理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自发的、无目的的判断 C、 评判性思维是将批判和挑剔作为看待事物的出发点 D、 评判性思维不是护士确立护理问题、提出临床决策的思维基础 E、 护理专业的评判性思维以护士的自我意识作为基础
8. (单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因素( )(本题4.0分) A、 自信负责 B、 公正客观 C、 灵活调整 D、 知识迁移 E、 学术正直
9. (单选题) 对“人文修养”理解正确的是( )(本题4.0分) A、 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水平 B、 学历越高,人文修养就越高 C、 有了人文精神就等于有了人文修养 D、 人文修养的核心是掌握人文方法 E、 掌握人文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人文精神
10. (单选题) 护理人文关怀基本要素包括的两个层面是( )(本题4.0分) A、 护理技术操作的方法手段层和护理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 B、 护理人文精神的观念意识层和护理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 C、 护理人文精神的观念意识层和护理人文知识的理论理念层 D、 护理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和护理人文知识的理论理念层 E、 护理人文精神的观念意识层和护理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层
11. (多选题) 以下关于个人品德的论述,正确的是( )(本题4.0分) A、 个人品德是指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B、 对个人品德的内涵界定、原则底线、方法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是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必然要求。 C、 个人品德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特点。 D、 个人品德是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道德品质。 E、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在基础。 F、 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2. (多选题)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路径包括哪些方面?( )(本题4.0分) A、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B、 先掌握理论知识。 C、 注重闭门修炼。 D、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E、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13. (多选题) 青少年家庭美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本题4.0分) A、 婚姻观的变化削弱了家庭的稳定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B、 价值观的变化带来了组建婚姻家庭的功利性,使得家庭的精神追求遭到冷落。 C、 人口老龄化与之前的一孩政策导致了独生子女赡养父母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产生了许多不利于家庭美德建设的问题。 D、 尽管加强青少年家庭美德培养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并没有受到家庭美德的熏陶。 E、 如果青少年都拥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对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就会起到推动作用。
14. (多选题) 加强青少年家庭美德培养的对策( )(本题4.0分) A、 构建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平台。 B、 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C、 学校素质教育中渗透家庭美德。 D、 注意家庭成员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E、 营造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舆论环境。
15. (多选题) 加强青少年家庭美德培养的对策( )(本题4.0分) A、 构建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平台。 B、 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C、 学校素质教育中渗透家庭美德。 D、 注意家庭成员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E、 营造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