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开铸造新技术讲座
只有当铸造铝青铜合金液的含气量试验及断口检查为( )后,弯曲试验的结果才算准确:折断角为70˚~100˚范围时弯曲检测合格,折断角过大需补加铝或铜铝中间合金,过小则需补加电解铜。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收缩显著,缩穴呈较深凹洞
B.
收缩不显著,表面平坦,微凹缩下后又凸出
C.
结晶细致,成色均匀,颜色淡黄,无夹杂
D.
粗晶,柱状晶,成色不均
为接触式测温,适用于铸铁或铸钢熔液的间断测温。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普通热电偶高温计
B.
灯丝隐灭式光学高温计
C.
,
D.
光电高温计和红外测温仪
E.
快速微型热电偶测温仪
F.
光导纤维测温仪
G.
浅蓝宝石光导测温仪
机加工余量的乙类形式是在墨线图上用( )分别表示毛坯轮廓、零件形状,注明加工余量数值。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粗实线
B.
细实线
C.
双点划线
D.
红色线
E.
蓝色线
出气孔,在墨线图(乙类形式)和蓝图(甲类形式)上分别用( )表示,并注明各部尺寸。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粗实线
B.
细实线
C.
红色线
D.
蓝色线
浇注系统的甲类形式是在蓝图上用( )表示,并注明各部尺寸。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红色线
B.
蓝色线
C.
细实线
D.
红色双线
E.
蓝色双线
F.
双细实线
工艺夹头,在蓝图和墨线图上分别用( )划出工艺夹头的轮廓,并写出“工艺夹头”字样。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红色线
B.
蓝色线
C.
粗实线
D.
细实线
E.
双点划线
灰铸铁通常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与铸钢相比,( )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熔化温度较低
B.
流动性较差
C.
线收缩率较大
D.
体收缩率较大
E.
铸件不易开裂
孕育铸铁适当控制孕育处理前原铁液的( ),是实现有效孕育处理的重要条件。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化学成分
B.
碳硅含量
C.
硅碳比
D.
温度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组织和性能的可锻铸铁,即( )可锻铸铁。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铁素体
B.
珠光体
C.
白心
D.
黑心
钢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正火、正火加回火及淬火加回火。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实际的铸件中,由于( )的不同,同样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的性能,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差异。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结构
B.
凝固过程
C.
结晶条件
D.
组织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收缩显著,缩穴呈较深凹洞
B.
收缩不显著,表面平坦,微凹缩下后又凸出
C.
结晶细致,成色均匀,颜色淡黄,无夹杂
D.
粗晶,柱状晶,成色不均
为接触式测温,适用于铸铁或铸钢熔液的间断测温。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普通热电偶高温计
B.
灯丝隐灭式光学高温计
C.
,
D.
光电高温计和红外测温仪
E.
快速微型热电偶测温仪
F.
光导纤维测温仪
G.
浅蓝宝石光导测温仪
机加工余量的乙类形式是在墨线图上用( )分别表示毛坯轮廓、零件形状,注明加工余量数值。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粗实线
B.
细实线
C.
双点划线
D.
红色线
E.
蓝色线
出气孔,在墨线图(乙类形式)和蓝图(甲类形式)上分别用( )表示,并注明各部尺寸。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粗实线
B.
细实线
C.
红色线
D.
蓝色线
浇注系统的甲类形式是在蓝图上用( )表示,并注明各部尺寸。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红色线
B.
蓝色线
C.
细实线
D.
红色双线
E.
蓝色双线
F.
双细实线
工艺夹头,在蓝图和墨线图上分别用( )划出工艺夹头的轮廓,并写出“工艺夹头”字样。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红色线
B.
蓝色线
C.
粗实线
D.
细实线
E.
双点划线
灰铸铁通常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与铸钢相比,( )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熔化温度较低
B.
流动性较差
C.
线收缩率较大
D.
体收缩率较大
E.
铸件不易开裂
孕育铸铁适当控制孕育处理前原铁液的( ),是实现有效孕育处理的重要条件。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化学成分
B.
碳硅含量
C.
硅碳比
D.
温度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组织和性能的可锻铸铁,即( )可锻铸铁。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铁素体
B.
珠光体
C.
白心
D.
黑心
钢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正火、正火加回火及淬火加回火。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实际的铸件中,由于( )的不同,同样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的性能,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差异。
单选题 (10 分) 10分
A.
结构
B.
凝固过程
C.
结晶条件
D.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