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湖南大学-刑法学
1.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
3.首要分子是指在 或者 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4.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偷逃应缴税额在 元以上。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
6.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 的直接故意 。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甲离婚后嫌弃3个月的女儿乙。某日,甲将乙一人留在家中,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A.只触犯一个罪名 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 C.只侵犯一个客体 D.只有一个行为
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像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甲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夜,心生悔意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
3.首要分子是指在 或者 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4.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偷逃应缴税额在 元以上。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
6.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 的直接故意 。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甲离婚后嫌弃3个月的女儿乙。某日,甲将乙一人留在家中,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A.只触犯一个罪名 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 C.只侵犯一个客体 D.只有一个行为
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像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甲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夜,心生悔意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