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青岛理工大学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液压传动
差动液压缸,若使其往返速度相等,则活塞面积应为活塞杆面积的( )。
顺序动作回路可采用( )实现。 A、 压力继电器 B、 单向阀 C、 溢流阀 D、 节流阀
限制齿轮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 )
一水平放置的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要求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泵卸荷,且液压缸浮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
一水平放置的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要求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泵卸荷,且液压缸闭锁不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 )和缝隙前后压力差的一次方成正比。 A、 一次方 B、 1/2次方 C、 二次方 D、 三次方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三次方和缝隙前后压力差的( )成正比。 A、 一次方 B、 1/2次方 C、 二次方 D、 三次方
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路,( )能够承受负值负载。 A、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路,( )的速度刚性最差,但回路效率最高。 A、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 A、 5MPa B、 10MPa C、 15MPa D、 20MPa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并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 A、 5MPa B、 10MPa C、 15MPa D、 20MPa
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 )串联组成调速阀。 A、 减压阀 B、 定差减压阀 C、 溢流阀 D、 差压式溢流阀
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 )并联组成旁通型调速阀。 A、 减压阀 B、 定差减压阀 C、 溢流阀 D、 差压式溢流阀
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恒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 )顺序阀作平衡阀。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
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变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 )顺序阀作限速锁。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
顺序动作回路可采用( )实现。 A、 压力继电器 B、 单向阀 C、 溢流阀 D、 节流阀
限制齿轮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 )
一水平放置的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要求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泵卸荷,且液压缸浮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
一水平放置的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要求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泵卸荷,且液压缸闭锁不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 )。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 )和缝隙前后压力差的一次方成正比。 A、 一次方 B、 1/2次方 C、 二次方 D、 三次方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三次方和缝隙前后压力差的( )成正比。 A、 一次方 B、 1/2次方 C、 二次方 D、 三次方
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路,( )能够承受负值负载。 A、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路,( )的速度刚性最差,但回路效率最高。 A、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 A、 5MPa B、 10MPa C、 15MPa D、 20MPa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并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 A、 5MPa B、 10MPa C、 15MPa D、 20MPa
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 )串联组成调速阀。 A、 减压阀 B、 定差减压阀 C、 溢流阀 D、 差压式溢流阀
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 )并联组成旁通型调速阀。 A、 减压阀 B、 定差减压阀 C、 溢流阀 D、 差压式溢流阀
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恒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 )顺序阀作平衡阀。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
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变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 )顺序阀作限速锁。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