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阿坝师范学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第 22题:
22.以下方法属于语言障碍矫治中的全面交流法的是( )
A、 KT教学法
B、 又吃又嗅教学法
C、 美国赫拉姆的综合沟通法
D、 蒙眼教学法
第 23题: 23.行为矫正的相关理论中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弗洛伊德 C、 班杜拉 D、 巴甫洛夫
第 24题: 24.不是在行为出现后每次都给与强化,而是按照时间或次数标准来衡量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强化。这称为( ) A、 区别强化 B、 间歇强化 C、 连续强化 D、 消退
第 25题: 25.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质形态的是( ) A、 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B、 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 C、 普通学前机构与特殊学前机构的对口活动 D、 设立特殊儿童教育中心
第 26题: 26.下面有关消退法论述错误的是( ) A、 在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表现得更坏 B、 选择消退的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 C、 确定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最好是能人为控制的 D、 消退法能使行为一次产生重大改进
第 28题: 28.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语言障碍主要指( ) A、 清晰度障碍 B、 流利障碍 C、 语义障碍 D、 音质障碍
第 29题: 29.20世纪50年代,受学习行为理论影响,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形成的原因是( ) A、 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 B、 学习 C、 压力 D、 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
第 30题: 30.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 A、 语言缺乏 B、 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C、 语言发展迟缓 D、 语言发展中断
第 31题: 3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 A、 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B、 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C、 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 D、 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第 32题: 32.当孤独症儿童上下挥动手臂时,教他认识“上”和“下”概念;当他摆弄玩具时,教他给玩具命名,认识玩具的形状、颜色特征等。教师采用的干预方法是( ) A、 感知觉统合训练 B、 体验性认知学习训练 C、 行为矫治训练 D、 多种感官学习训练
第 33题: 33.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的( ) A、 认知学派 B、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环境压力理论
第 34题: 34.兴奋剂类药物,如利他林,米拉脱林,泰必利等,辅助治疗儿童的( ) A、 多动症 B、 孤独症 C、 弱智 D、 语言障碍
第 35题: 35.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 ) A、 稳定性 B、 独创性 C、 变通性 D、 独立性
第 1题: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 A、 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B、 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C、 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D、 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第 2题: 2.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 A、 弱智儿童 B、 病弱儿童 C.自闭症儿童 D.多动症儿童
第 23题: 23.行为矫正的相关理论中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弗洛伊德 C、 班杜拉 D、 巴甫洛夫
第 24题: 24.不是在行为出现后每次都给与强化,而是按照时间或次数标准来衡量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强化。这称为( ) A、 区别强化 B、 间歇强化 C、 连续强化 D、 消退
第 25题: 25.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质形态的是( ) A、 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B、 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 C、 普通学前机构与特殊学前机构的对口活动 D、 设立特殊儿童教育中心
第 26题: 26.下面有关消退法论述错误的是( ) A、 在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表现得更坏 B、 选择消退的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 C、 确定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最好是能人为控制的 D、 消退法能使行为一次产生重大改进
第 28题: 28.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语言障碍主要指( ) A、 清晰度障碍 B、 流利障碍 C、 语义障碍 D、 音质障碍
第 29题: 29.20世纪50年代,受学习行为理论影响,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形成的原因是( ) A、 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 B、 学习 C、 压力 D、 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
第 30题: 30.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 A、 语言缺乏 B、 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C、 语言发展迟缓 D、 语言发展中断
第 31题: 3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 A、 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B、 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C、 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 D、 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第 32题: 32.当孤独症儿童上下挥动手臂时,教他认识“上”和“下”概念;当他摆弄玩具时,教他给玩具命名,认识玩具的形状、颜色特征等。教师采用的干预方法是( ) A、 感知觉统合训练 B、 体验性认知学习训练 C、 行为矫治训练 D、 多种感官学习训练
第 33题: 33.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的( ) A、 认知学派 B、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环境压力理论
第 34题: 34.兴奋剂类药物,如利他林,米拉脱林,泰必利等,辅助治疗儿童的( ) A、 多动症 B、 孤独症 C、 弱智 D、 语言障碍
第 35题: 35.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 ) A、 稳定性 B、 独创性 C、 变通性 D、 独立性
第 1题: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 A、 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B、 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C、 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D、 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第 2题: 2.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 A、 弱智儿童 B、 病弱儿童 C.自闭症儿童 D.多动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