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三全眼镜学
考虑到角膜厚度影响,整个角膜的等价屈光力是( )。
A.+42.95D
B.-42.95D
C.+43.05D
D.+48.83D
以下哪种镜片形式不属于双光镜片( )。
A.圆顶双光
B.双顶双光
C.平顶双光
D. 一线双光
屈光度为+4.00D的透镜,其焦距为( )。
A.25cm
B.25mm
C. ±25cm
D. 以上都不对
求+2.00DS/+1.00DC×90的等效球镜度( )。
A.+2.00D
B.+2.50D
C.+2.75D
D.+3.00D
视网膜在两主子午线的焦线之间,则称为( )。
A.混合散光
B.单纯散光
C.复合近视散光
D.复合远视散光
无穷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所成的像点,称为( )。
A.像方焦点
B.物方焦点
C.虚焦点
D.实焦点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 )作为验配镜片屈光力的表示方式。
A.近似屈光力
B.有效屈光力
C.等效屈光力
D.后顶点屈光力
渐进片中,下加光度位于( )。
A.颞侧隐形小刻印下方
B.颞侧隐形小刻印上方
C.鼻侧隐形小刻印下方
D.鼻侧隐形小刻印上方
高度远视眼会存在以下何种问题( )。
A.相较于低度远视镜片重量和厚度不变
B.佩戴者眼睛看起来变小、视网膜像也变小
C.实际视场减小
D.调节需求增加
一环曲面透镜的屈光度为+3.00DS/-1.00DC×180,基弧为-6.00D,此透镜的球弧是( )。
A.+6.00D
B.+7.00D
C.+8.00D
D.+9.00D
右眼棱镜底朝外,用TABO标记法表示应为( )。
A.B0
B.B180
C.B360
D.都不对
平行光经过柱镜片后,成像为( )。
A.一个点
B.一条线
C.一个面
D.两条线
-1.00DS/-1.25DC×180与下列哪个表达方式屈光力大小一致( )。
A.-2.25DS/+1.25DC×180
B.-2.25DS/-1.25DC×90
C.-2.25DS/+1.25DS×90
D.-2.25DS/+1.25DC×90
平行光束通过棱镜后,会变成( )。
A.发散光束
B.平行光束
C.会聚光束
D.视顶角夹角而定
一光学十字,180方向屈光力为+1.50D,90方向屈光力为-0.50D,下列哪种表达形式是错误的( )。
A.+1.50DC×90/-0.50DC×180
B.-0.50DS/+2.00DC×90
C.+1.50DS/-2.00DC×180
D.+1.50DC×180/-0.50DC×90
A.+42.95D
B.-42.95D
C.+43.05D
D.+48.83D
以下哪种镜片形式不属于双光镜片( )。
A.圆顶双光
B.双顶双光
C.平顶双光
D. 一线双光
屈光度为+4.00D的透镜,其焦距为( )。
A.25cm
B.25mm
C. ±25cm
D. 以上都不对
求+2.00DS/+1.00DC×90的等效球镜度( )。
A.+2.00D
B.+2.50D
C.+2.75D
D.+3.00D
视网膜在两主子午线的焦线之间,则称为( )。
A.混合散光
B.单纯散光
C.复合近视散光
D.复合远视散光
无穷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所成的像点,称为( )。
A.像方焦点
B.物方焦点
C.虚焦点
D.实焦点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 )作为验配镜片屈光力的表示方式。
A.近似屈光力
B.有效屈光力
C.等效屈光力
D.后顶点屈光力
渐进片中,下加光度位于( )。
A.颞侧隐形小刻印下方
B.颞侧隐形小刻印上方
C.鼻侧隐形小刻印下方
D.鼻侧隐形小刻印上方
高度远视眼会存在以下何种问题( )。
A.相较于低度远视镜片重量和厚度不变
B.佩戴者眼睛看起来变小、视网膜像也变小
C.实际视场减小
D.调节需求增加
一环曲面透镜的屈光度为+3.00DS/-1.00DC×180,基弧为-6.00D,此透镜的球弧是( )。
A.+6.00D
B.+7.00D
C.+8.00D
D.+9.00D
右眼棱镜底朝外,用TABO标记法表示应为( )。
A.B0
B.B180
C.B360
D.都不对
平行光经过柱镜片后,成像为( )。
A.一个点
B.一条线
C.一个面
D.两条线
-1.00DS/-1.25DC×180与下列哪个表达方式屈光力大小一致( )。
A.-2.25DS/+1.25DC×180
B.-2.25DS/-1.25DC×90
C.-2.25DS/+1.25DS×90
D.-2.25DS/+1.25DC×90
平行光束通过棱镜后,会变成( )。
A.发散光束
B.平行光束
C.会聚光束
D.视顶角夹角而定
一光学十字,180方向屈光力为+1.50D,90方向屈光力为-0.50D,下列哪种表达形式是错误的( )。
A.+1.50DC×90/-0.50DC×180
B.-0.50DS/+2.00DC×90
C.+1.50DS/-2.00DC×180
D.+1.50DC×180/-0.50D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