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川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专科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A、 内环境稳态的适应性变化与重建
B、 特异性全身反应
C、 代偿性反应
D、 病理性反应
E、 生理性反应
失血性休克微循环衰竭期DIC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无关A、 血黏度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严重缺氧损伤内皮细胞,使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启动凝血 C、 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D、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管收缩 E、 TXA2-PGI2平衡失调,促进血小板聚焦
PaO2低于多少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A、 10.0kPa(75mmHg) B、 8.0kPa(60mmHg) C、 6.7kPa(50mmHg) D、 5.32kPa(40mmHg) E、 4.0kPa(30mmHg)
采用钙剂治疗高钾血症的机制是 A、 增加心肌的传导性 B、 促进钾在肠道排出 C、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D、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E、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加速Ca 2+内流
血氧指标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 A、 吸入气氧分压 B、 肺的通气功能 C、 肺的换气功能 D、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女,45岁,在未佩戴防毒面具(亦未采取其它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持续12小时给农作物喷洒有机磷农药,1小时前突发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可以推断 A、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细胞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B、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神经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C、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体液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D、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分子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高热骤退时,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 呼吸加深加快 B、 抽搐 C、 烦躁不安 D、 脱水 E、 心力衰竭
依靠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诊治疾病属于 A、 传统医学 B、 循证医学 C、 基础医学 D、 转化医学 E、 精准医学
不能被称为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立克次体 D、 一氧化碳 E、 疟原虫
目前临床上判断患者死亡的标志是 A、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B、 各个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 呼吸、心跳永久性停止 D、 脑血流完全停止 E、 脑电图近乎直线
肝性脑病患者特有的肝臭是由下列那种物质产生的 A、 氨 B、 酮体 C、 硫醇 D、 甲基吲哚 E、 胆汁酸盐
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包括 A、 潜隐子 B、 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 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E、 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下列属于发病学重要规律的是 A、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B、 疾病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C、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D、 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E、 病因作用于机体的途径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 清蛋白 B、 球蛋白 C、 Na+ D、 尿素 E、 K+
肾性原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晚期 A、 尿量减少而尿钠偏高 B、 尿量减少而尿钠降低 C、 尿量增加而尿钠偏高 D、 尿量增加而尿钠正常 E、 尿量不减少而尿钠降低
失血性休克微循环衰竭期DIC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无关A、 血黏度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严重缺氧损伤内皮细胞,使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启动凝血 C、 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D、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管收缩 E、 TXA2-PGI2平衡失调,促进血小板聚焦
PaO2低于多少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A、 10.0kPa(75mmHg) B、 8.0kPa(60mmHg) C、 6.7kPa(50mmHg) D、 5.32kPa(40mmHg) E、 4.0kPa(30mmHg)
采用钙剂治疗高钾血症的机制是 A、 增加心肌的传导性 B、 促进钾在肠道排出 C、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D、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E、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加速Ca 2+内流
血氧指标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 A、 吸入气氧分压 B、 肺的通气功能 C、 肺的换气功能 D、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女,45岁,在未佩戴防毒面具(亦未采取其它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持续12小时给农作物喷洒有机磷农药,1小时前突发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可以推断 A、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细胞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B、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神经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C、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体液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D、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分子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高热骤退时,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 呼吸加深加快 B、 抽搐 C、 烦躁不安 D、 脱水 E、 心力衰竭
依靠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诊治疾病属于 A、 传统医学 B、 循证医学 C、 基础医学 D、 转化医学 E、 精准医学
不能被称为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立克次体 D、 一氧化碳 E、 疟原虫
目前临床上判断患者死亡的标志是 A、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B、 各个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 呼吸、心跳永久性停止 D、 脑血流完全停止 E、 脑电图近乎直线
肝性脑病患者特有的肝臭是由下列那种物质产生的 A、 氨 B、 酮体 C、 硫醇 D、 甲基吲哚 E、 胆汁酸盐
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包括 A、 潜隐子 B、 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 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E、 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下列属于发病学重要规律的是 A、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B、 疾病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C、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D、 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E、 病因作用于机体的途径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 清蛋白 B、 球蛋白 C、 Na+ D、 尿素 E、 K+
肾性原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晚期 A、 尿量减少而尿钠偏高 B、 尿量减少而尿钠降低 C、 尿量增加而尿钠偏高 D、 尿量增加而尿钠正常 E、 尿量不减少而尿钠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