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桂林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
TOD是指( )
A.总需氧量
B.生化需氧量
C.化学需氧量
D.总有机碳含量
厌氧生物处理法污泥产量比好氧生物处理法( ) A.多 B.少 C.一样多 D.以上都不对
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 A.横向潜孔 B.竖向潜孔 C.穿孔墙 D.三角堰
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 A.漫射 B.布朗运动 C.带电 D.水化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 B.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以无机碳为碳源 C.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的代谢过程存在内源呼吸 D.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的代谢过程不存在内源呼吸
某工业废水的BOD5/COD=0.15,初步判断它的可生化性为( ) A.较好 B.差 C.好 D.以上都不对
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 ) 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SVI 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 D.SVI 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是( ) A.厌氧菌 B.好氧菌 C.兼性菌 D.中性菌
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下列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不是从池底进水、池顶出水的是( ) A.厌氧流化床 B.UASB反应器 C.厌氧滤池 D.厌氧接触池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给水工程设计提倡的“两提高,三降低”是指( )。 A.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水压,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B.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经济效益,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C.提高供水经济效益,提高供水社会效益,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D.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厌氧生物处理法污泥产量比好氧生物处理法( ) A.多 B.少 C.一样多 D.以上都不对
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 A.横向潜孔 B.竖向潜孔 C.穿孔墙 D.三角堰
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 A.漫射 B.布朗运动 C.带电 D.水化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 B.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以无机碳为碳源 C.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的代谢过程存在内源呼吸 D.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的代谢过程不存在内源呼吸
某工业废水的BOD5/COD=0.15,初步判断它的可生化性为( ) A.较好 B.差 C.好 D.以上都不对
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 ) 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SVI 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 D.SVI 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是( ) A.厌氧菌 B.好氧菌 C.兼性菌 D.中性菌
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下列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不是从池底进水、池顶出水的是( ) A.厌氧流化床 B.UASB反应器 C.厌氧滤池 D.厌氧接触池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给水工程设计提倡的“两提高,三降低”是指( )。 A.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水压,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B.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经济效益,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C.提高供水经济效益,提高供水社会效益,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D.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