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沈阳建筑大学工程力学
图所示系统中,AB杆和CD杆变形分别是( )。
上传图片
(本题2.0分)
A、 弯曲、弯曲
B、 弯曲、拉伸
C、 拉伸、弯曲
D、 拉伸、拉伸
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 )。(本题2.0分) A、 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 B、 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C、 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 D、 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杆件被拉伸时,轴力的符号规定为正,称为( )。(本题2.0分) A、 切应力 B、 正应力 C、 拉力 D、 压力
图示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半边结构为()。(本题2.0分) A、 A B、 B C、 C D、 D
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应用的原理为()。(本题2.0分) A、 变形体虚功原理 B、 互等定理 C、 刚体虚原理 D、 叠加原理
低碳钢拉伸时的大致可分为( )阶段(本题2.0分) A、 线弹性阶段 B、 屈服阶段 C、 强化阶段 D、 颈缩阶段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力矩与力偶矩的量纲相同 B、 力不能平衡力偶 C、 一个力不能平衡一个力偶 D、 力偶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其力偶矩,力偶中两个力对任一轴的投影代数和等于零
力的三要素包括( )。(本题2.0分)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点 D、 受力体
关于平面力系的主矢和主矩,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2.0分) A、 主矢的大小、方向与简化中心无关 B、 主矩的大小、转向一定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C、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结果为一合力 D、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均不可能为一合力
空间任意力系向两个不同的点简化,试问下述情况中可能的有( )(本题2.0分) A、 主矢和主矩均相等 B、 主矢相等,主矩不相等 C、 主矩相等,主矢不相等 D、 主矢和主矩均不相等
通过低碳钢拉伸破坏试验可测定指标( )。(本题2.0分)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极限 D、 强度极限
细长杆承受轴向压力P的作用,其临界压力与( )有关。(本题2.0分) A、 杆的材质 B、 杆的长度 C、 杆承受压力的大小 D、 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在弹性范围内,杆件的变形与( )有关(本题2.0分) A、 弹性模量 B、 截面面积 C、 杆长 D、 轴力
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所以力是矢量。(本题2.0分)
(填空题)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___、___、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本题2.0分)
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 )。(本题2.0分) A、 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 B、 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C、 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 D、 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杆件被拉伸时,轴力的符号规定为正,称为( )。(本题2.0分) A、 切应力 B、 正应力 C、 拉力 D、 压力
图示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半边结构为()。(本题2.0分) A、 A B、 B C、 C D、 D
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应用的原理为()。(本题2.0分) A、 变形体虚功原理 B、 互等定理 C、 刚体虚原理 D、 叠加原理
低碳钢拉伸时的大致可分为( )阶段(本题2.0分) A、 线弹性阶段 B、 屈服阶段 C、 强化阶段 D、 颈缩阶段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力矩与力偶矩的量纲相同 B、 力不能平衡力偶 C、 一个力不能平衡一个力偶 D、 力偶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其力偶矩,力偶中两个力对任一轴的投影代数和等于零
力的三要素包括( )。(本题2.0分)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点 D、 受力体
关于平面力系的主矢和主矩,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2.0分) A、 主矢的大小、方向与简化中心无关 B、 主矩的大小、转向一定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C、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结果为一合力 D、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均不可能为一合力
空间任意力系向两个不同的点简化,试问下述情况中可能的有( )(本题2.0分) A、 主矢和主矩均相等 B、 主矢相等,主矩不相等 C、 主矩相等,主矢不相等 D、 主矢和主矩均不相等
通过低碳钢拉伸破坏试验可测定指标( )。(本题2.0分)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极限 D、 强度极限
细长杆承受轴向压力P的作用,其临界压力与( )有关。(本题2.0分) A、 杆的材质 B、 杆的长度 C、 杆承受压力的大小 D、 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在弹性范围内,杆件的变形与( )有关(本题2.0分) A、 弹性模量 B、 截面面积 C、 杆长 D、 轴力
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所以力是矢量。(本题2.0分)
(填空题)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___、___、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本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