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
在股利分配政策中,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政策都使股利支付与企业盈利好地配合。
债券的期限是指持券人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份的起始日至结束日。
投资者甘愿冒风险进行投资,是因为( )。 A、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报酬 B、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利润 C、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等同于资金时间价值的报酬 D、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超过资金时间价值以上的报酬
无论不同方案的期望值是否相同,在评价其风险程度时,应采用的标准是()。 A、概率 B、标准离差 C、风险报酬率 D、标准离差率
下列个别资金成本中,其成本最高的是( )。 债券成本 B、优先股成本 C、普通股成本 D、银行借款成本
权益资金筹资方式的共同缺点是( )。 A、筹资限制多 B、财务负担重 C、容易分散控制权 D、资金成本高
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大小与( )。 A、折扣百分比的大小、信用期的长短均呈同方向变化 B、折扣百分比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 C、信用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D、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下列债券中,风险最大、信用程度最低的是( )。 A、公司债券 B、政府债券 C、金融债券 D、担保债券
甲公司实行剩余股利政策,2000年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的税后净利为500万元,2001年计划投资所需资金600万元,公司预定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各占50%,则该公司2000年向投资者发放的股利额应为( )。 A、100万元 B、200万元 C、300万元 D、500万元
在下列项目中,变现能力最强的是( )。 A、短期投资 B、应收帐款 C、存货 D、预付帐款
甲公司拟发行一种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三年、每年付息一次的公司债券。假定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2%,则其发行价格应为 A、1000元 B、1050元 C、950元 D、980元
一般而言,适宜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公司是( )。 A、负债率较高的公司 B、盈利稳定或处于成长的公司 D、盈利较高但投资机会较多公司 D、盈利波动较大的公司
、递延年金具有如下特点( )。 A 、若干期后发生的等额款项 B、其现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有关 C、其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 D、其终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相同
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权益比例会( )。 A、提高资金成本 B、降低财务风险 C、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途径一般有( )。 A、增加销售量 B、增加权益资本 C、降低变动成本 D、提高产品售价 E、增加固定成本比例
债券的期限是指持券人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份的起始日至结束日。
投资者甘愿冒风险进行投资,是因为( )。 A、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报酬 B、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利润 C、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等同于资金时间价值的报酬 D、进行风险投资可使企业获得超过资金时间价值以上的报酬
无论不同方案的期望值是否相同,在评价其风险程度时,应采用的标准是()。 A、概率 B、标准离差 C、风险报酬率 D、标准离差率
下列个别资金成本中,其成本最高的是( )。 债券成本 B、优先股成本 C、普通股成本 D、银行借款成本
权益资金筹资方式的共同缺点是( )。 A、筹资限制多 B、财务负担重 C、容易分散控制权 D、资金成本高
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大小与( )。 A、折扣百分比的大小、信用期的长短均呈同方向变化 B、折扣百分比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 C、信用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D、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下列债券中,风险最大、信用程度最低的是( )。 A、公司债券 B、政府债券 C、金融债券 D、担保债券
甲公司实行剩余股利政策,2000年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的税后净利为500万元,2001年计划投资所需资金600万元,公司预定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各占50%,则该公司2000年向投资者发放的股利额应为( )。 A、100万元 B、200万元 C、300万元 D、500万元
在下列项目中,变现能力最强的是( )。 A、短期投资 B、应收帐款 C、存货 D、预付帐款
甲公司拟发行一种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三年、每年付息一次的公司债券。假定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2%,则其发行价格应为 A、1000元 B、1050元 C、950元 D、980元
一般而言,适宜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公司是( )。 A、负债率较高的公司 B、盈利稳定或处于成长的公司 D、盈利较高但投资机会较多公司 D、盈利波动较大的公司
、递延年金具有如下特点( )。 A 、若干期后发生的等额款项 B、其现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有关 C、其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 D、其终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相同
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权益比例会( )。 A、提高资金成本 B、降低财务风险 C、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途径一般有( )。 A、增加销售量 B、增加权益资本 C、降低变动成本 D、提高产品售价 E、增加固定成本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