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生活中的法律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选择一项:

A.
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下列哪项犯罪需要特定的犯罪目的才可构成?

选择一项:

A.
非法经营罪


B.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罪


C.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D.
侵犯著作权罪

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B.
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C.
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D.
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陈某听到田间有野鸡叫声,一时兴起,拿起自制的火药枪,赶至野鸡叫的地方,搜寻野鸡未着,返回途中,胡某迎面而来,胡问陈:“野鸡打到没有?”陈答:“未打着。”二人搭话时,陈手中火药枪的枪口正对着胡的头部,此时枪突然走火,正中胡某头部,陈某将胡某立即送往医院,途中胡某死亡。对于胡某的死亡,陈某的心理态度,哪一项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A.
间接故意。


B.
意外事件。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B.
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
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D.
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以下两题。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B.
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C.
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


D.
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

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A.
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B.
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C.
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


D.
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选择一项:

A.
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B.
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C.
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A.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B.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D.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选择一项:

A.
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
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C.
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
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A.
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C.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以下两题。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B.
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
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
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C.
第3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D.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下列案件的处理,判断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

A.
甲欲杀乙,致其重伤倒地后离开现场,而乙欲爬起来前往医院就医,却因伤重站立不稳,跌入身旁的水沟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B.
丁为好友李四将犯罪所得钱款汇至境外,李四告诉其此款是抢劫所得,但事实上是贩毒所得,丁构成洗钱罪。


C.
乙电话敲诈李四,但电话串线致王五处,王五大骇,按照乙之要求将钱汇至乙的银行卡,这是打击错误,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D.
丙以为硫磺加酒能致人死亡,故在赵二的酒中投入硫磺,但此行为不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故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A.
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B.
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
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
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