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C.采矿等工业部门用机器生产
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在改良蒸汽机问世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那么厂址最好选择在 A.临近煤矿的地方 B.临近铁路的地方 C.临近河流的地方 D.临近机场的地方
电磁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 C.达拉第 D.莱特兄弟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处置德国的方式有何不同?结合两次会议的背景和内容说明,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不同朝代统治者的需要,各朝教育又有新的内容和特色。据此回答:(1)简要说明西汉时期教育特点及形成原因。(2)与西汉相比,隋、唐、宋代的教育有什么新发展?
材料: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写道:“今采摭经传,爰其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醋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回答:(1)据材料说明此书取材范围和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不写商贾之事?(3)“齐民”是什么意思?(4)这个书名和这篇言序言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19世纪末期至2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于解决中国民族危机先后提出过哪些重要主张?导致这些主张产生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概括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是发生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御侮道路上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了的革命,有人说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2)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并结合史实说明。(3)国民大革命在革命纲领、革命领导、群众基础及革命武装方面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概述这一时期清政府在经济方面作出的政策调整,分析导致调整的原因,评价调整的结果.
9 [简答题,4.3分] 据此,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出兵朝鲜作战。结合中朝地理位置特点,概述中国两次出兵朝鲜的背景、结果及影响(意义),并分析比较中国两次赴朝作战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派政治力量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指出其中最先进派别并据史实说明其先进性。
指出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
在改良蒸汽机问世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那么厂址最好选择在 A.临近煤矿的地方 B.临近铁路的地方 C.临近河流的地方 D.临近机场的地方
电磁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 C.达拉第 D.莱特兄弟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处置德国的方式有何不同?结合两次会议的背景和内容说明,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不同朝代统治者的需要,各朝教育又有新的内容和特色。据此回答:(1)简要说明西汉时期教育特点及形成原因。(2)与西汉相比,隋、唐、宋代的教育有什么新发展?
材料: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写道:“今采摭经传,爰其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醋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回答:(1)据材料说明此书取材范围和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不写商贾之事?(3)“齐民”是什么意思?(4)这个书名和这篇言序言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19世纪末期至2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于解决中国民族危机先后提出过哪些重要主张?导致这些主张产生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概括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是发生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御侮道路上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了的革命,有人说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2)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并结合史实说明。(3)国民大革命在革命纲领、革命领导、群众基础及革命武装方面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概述这一时期清政府在经济方面作出的政策调整,分析导致调整的原因,评价调整的结果.
9 [简答题,4.3分] 据此,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出兵朝鲜作战。结合中朝地理位置特点,概述中国两次出兵朝鲜的背景、结果及影响(意义),并分析比较中国两次赴朝作战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派政治力量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指出其中最先进派别并据史实说明其先进性。
指出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