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许昌学院唐宋词研究
[单选题,10分] 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单选题,10分] 对《山居秋瞑》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单选题,10分]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的出处是(), A.王昌龄的<出塞》 B.王昌龄的《从军行》 C.王输的《凉州词》 D.李顾的《古从军行》
[单选题,10分]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只相似。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B.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
[单选题,10分] 下列名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夕起相思 (通宵) B.捣衣砧上拂还来来来(洗衣 C.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不识) D.永结无情游(忘情)
[多选题,10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上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多选题,10分] 《木兰诗》中,不是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多选题,10分] 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的一项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选题,10分] 下列诗句中,表现诗人旷达胸襟的一向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多选题,10分]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单选题,10分] 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的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的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的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的欢乐
[单选题,10分] 李自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清新秀丽 B.豪放飘逸 C.平易质利 D.雄奇险怪
[单选题,10分] 对季节的判断有误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冬)
[单选题,10分] 下面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请加以判断。 ①以哀景写哀 ②以哀景写乐 ③以乐景写乐 ④以乐景写哀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单选题,10分]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B.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熊咆龙吟殷岩泉,傈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