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相等时,通过节流阀的流量为(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为( )。
A.0
B.某调定值
C.某变值
D.无法判断
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 )3~5)ⅹ105Pa时,随着压力差Δp增加,压力差的变化对节流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对调速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
A. 越大
B.越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3~5)ⅹ105Pa时,随着压力差Δp变小,通过节流阀的流量(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系统中采用了内控外泄顺序阀,顺序阀的调定压力为px(阀口全开时损失不计),其出口负载压力为pL。当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当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
A.p1=px, p2=pL (p1≠p2)
B.p1=p2=pL
C.p1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p1=py ,p2=pL
D.p1=p2=px
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 ,主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pL。若py>pj>pL,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若py>pL>pj,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
A.阀口处于小开口的减压工作状态
B.阀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允许油流通过阀口
C.阀口处于基本关闭状态,但仍允许少量的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阀口处于全开启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 ,主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pL。若py>pj>pL,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若py>pL>pj,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
A.进口压力p1=py , 出口压力p2=pj
B.进口压力p1=py , 出口压力p2=pL
C.p1=p2=pj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调定压力基本相等
D.p1=p2=pL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基本相等
系统中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单活塞杆液压缸实现快进—慢进—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液压缸在运动过程中,如突然将换向阀切换到中间位置,此时缸的工况为( );如将单活塞杆缸换成双活塞杆缸,当换向阀切换到中位置时,缸的工况为( )。(不考虑惯性引起的滑移运动)
A.停止运动
B.慢进
C.快退
D.快进
在泵-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液压缸实现快进—工进-端点停留—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在( )工况下,泵所需的驱动功率为最大;在( )工况下,缸输出功率最小。
A.快进
B.工进
C.端点停留
D.快退
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A1=2A2,液压泵供油流量为q,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 ),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
A.0.5q
B.1.5 q
C.1.75 q
D.2 q
当限压式变量泵工作压力p>p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流量( );当恒功率变量泵工作压力p>p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流量( )。
A.增加
B.呈线性规律衰减
C.呈双曲线规律衰减
D.基本不变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
A.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
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当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如果配油窗口的间距角小于两叶片间的夹角,会导致( );又( ),配油窗口的间距角不可能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所以配油窗口的间距夹角必须大于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A.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的密封,使泵的容积效率太低
C.不能保证泵连续平稳的运动
在实验中或工业生产中,常把零压差下的流量(即负载为零时泵的流量)视为( );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时( )。
A.实际流量
B.理论流量
C.额定流量
A.0
B.某调定值
C.某变值
D.无法判断
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 )3~5)ⅹ105Pa时,随着压力差Δp增加,压力差的变化对节流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对调速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
A. 越大
B.越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3~5)ⅹ105Pa时,随着压力差Δp变小,通过节流阀的流量(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系统中采用了内控外泄顺序阀,顺序阀的调定压力为px(阀口全开时损失不计),其出口负载压力为pL。当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当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
A.p1=px, p2=pL (p1≠p2)
B.p1=p2=pL
C.p1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p1=py ,p2=pL
D.p1=p2=px
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 ,主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pL。若py>pj>pL,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若py>pL>pj,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
A.阀口处于小开口的减压工作状态
B.阀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允许油流通过阀口
C.阀口处于基本关闭状态,但仍允许少量的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阀口处于全开启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 ,主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pL。若py>pj>pL,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若py>pL>pj,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
A.进口压力p1=py , 出口压力p2=pj
B.进口压力p1=py , 出口压力p2=pL
C.p1=p2=pj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调定压力基本相等
D.p1=p2=pL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基本相等
系统中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单活塞杆液压缸实现快进—慢进—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液压缸在运动过程中,如突然将换向阀切换到中间位置,此时缸的工况为( );如将单活塞杆缸换成双活塞杆缸,当换向阀切换到中位置时,缸的工况为( )。(不考虑惯性引起的滑移运动)
A.停止运动
B.慢进
C.快退
D.快进
在泵-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液压缸实现快进—工进-端点停留—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在( )工况下,泵所需的驱动功率为最大;在( )工况下,缸输出功率最小。
A.快进
B.工进
C.端点停留
D.快退
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A1=2A2,液压泵供油流量为q,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 ),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
A.0.5q
B.1.5 q
C.1.75 q
D.2 q
当限压式变量泵工作压力p>p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流量( );当恒功率变量泵工作压力p>p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流量( )。
A.增加
B.呈线性规律衰减
C.呈双曲线规律衰减
D.基本不变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
A.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
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当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如果配油窗口的间距角小于两叶片间的夹角,会导致( );又( ),配油窗口的间距角不可能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所以配油窗口的间距夹角必须大于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A.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的密封,使泵的容积效率太低
C.不能保证泵连续平稳的运动
在实验中或工业生产中,常把零压差下的流量(即负载为零时泵的流量)视为( );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时( )。
A.实际流量
B.理论流量
C.额定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