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武科大药理学
口服多次给药,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3.0分)
A: 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B: 首剂加倍
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D: 增加给药剂量
增加给药剂量(3.0分)
A: 吸收
B: 分布
C: 转化
D: 消除
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0分)
A: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
B: 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C: 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D: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
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3.0分)
A: 给药间隔
B: 给药剂量
C: 给药途径
D: 给药时间
t1/2的长短取决于(3.0分)
A: 吸收速度
B: 消除速度
C: 转化速度
D: 转运速度
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3.0分)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消失
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3.0分)
A: 有效量
B: 最低有效量
C: 半数有效量
D: 阈剂量
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可(3.0分)
A: 使达到Css的时间缩短
B: 提高Css的水平
C: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
D: 延长半衰期
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3.0分)
A: 10%
B: 40%
C: 50%
D: 60%
离子障是指(3.0分)
A: 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药物不能自由穿过
B: 非离子型药物不能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也不能
C: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也可以
D: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则不能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3.0分)
A: 作用于靶器官
B: 在肝脏代谢
C: 在肾脏排泄
D: 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3.0分)
A: 副作用的多少
B: 最大效应的高低
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 起效的快慢
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体内(3.0分)
A: 易化扩散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过滤
测定某种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3.0分)
A: 随药物剂型而变化
B: 随给药次数而变化
C: 随给药剂量而变化
D: 固定不变
某药的t1/2为8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3.0分)
A: 1天
B: 2天
C: 4天
D: 6天
A: 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B: 首剂加倍
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D: 增加给药剂量
增加给药剂量(3.0分)
A: 吸收
B: 分布
C: 转化
D: 消除
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0分)
A: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
B: 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C: 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D: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
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3.0分)
A: 给药间隔
B: 给药剂量
C: 给药途径
D: 给药时间
t1/2的长短取决于(3.0分)
A: 吸收速度
B: 消除速度
C: 转化速度
D: 转运速度
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3.0分)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消失
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3.0分)
A: 有效量
B: 最低有效量
C: 半数有效量
D: 阈剂量
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可(3.0分)
A: 使达到Css的时间缩短
B: 提高Css的水平
C: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
D: 延长半衰期
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3.0分)
A: 10%
B: 40%
C: 50%
D: 60%
离子障是指(3.0分)
A: 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药物不能自由穿过
B: 非离子型药物不能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也不能
C: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也可以
D: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药物则不能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3.0分)
A: 作用于靶器官
B: 在肝脏代谢
C: 在肾脏排泄
D: 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3.0分)
A: 副作用的多少
B: 最大效应的高低
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 起效的快慢
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体内(3.0分)
A: 易化扩散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过滤
测定某种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3.0分)
A: 随药物剂型而变化
B: 随给药次数而变化
C: 随给药剂量而变化
D: 固定不变
某药的t1/2为8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3.0分)
A: 1天
B: 2天
C: 4天
D: 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