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世界现代史
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论纲犹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的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 B.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 C.路德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 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该谚语最能说明() A.德国是天主教的信仰区 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宗教改革后主张勤劳致富来荣耀上帝,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茁壮成长的是() A.路德派 B.加尔文派 C.英国国教 D.东正教
1419年,布拉格市民首先举行起义,后来,许多农民也参加进来。起义者自认为是胡司的信徒,故名“胡司战争”。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直接原因是胡司的宗教“异端”思想的宣传 B.胡司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教会力量 C.胡司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D.胡司战争的爆发是以宗教“异端”形式出现的
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不能说明() 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下列选项中,前后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希腊文明的兴盛 B.大化改新——罗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伊斯兰教——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D.印度人——阿拉伯数字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罗马教廷的统治 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马其顿改革 C.阿拉伯改革 D.查理·马特改革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中古时代的西欧,你会发现①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②教皇受国王统治③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德意志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对()最具有吸引力。 A.商人 B.封建主 C.教会 D.农奴
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 A.国王 B.教会 C.大封建主 D.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