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
巴顿的观察研究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     选择一项: A. 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独自游戏 C. 平行游戏→独自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D.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老师或研究者通过儿童回答,“你最喜欢和谁玩,你最不喜欢和谁玩”,“今天中午吃午饭,你最想和谁坐在一起,最不想和谁坐在一起?”等问题,来了解和研究同伴关系,则是采用了    。 选择一项: A. 结构性观察 B. 同伴评定法 C. 自然观察法 D. 同伴提名法
要求儿童根据喜欢与否的标准对班级的每一个同伴逐一进行评定。如问儿童“你喜欢不喜欢和***一起玩?”儿童可以选择喜欢、一般、不喜欢几个不同级别来回答,则是采用了 。 选择一项: A. 自然观察法 B. 同伴评定法 C. 同伴提名法 D. 结构性观察
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    往往被认为有较多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入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 选择一项: A. 受欢迎的儿童 B. 被忽视的儿童 C. 被拒斥的儿童 D. 矛盾的儿童
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研究。


A.
三山实验


B.
黄花与花的实验


C.
守恒实验


D.
视觉悬崖实验

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小草被踩了会疼的,布娃娃有一天也会睁开眼睛叫妈妈了。幼儿由己推人,由人推物,世间万物都具有了生命。这一现象说明处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具有 的特点。


A.
泛灵论


B.
前概念性


C.
直觉思维


D.
自我中心性

皮亚杰用著名的守恒任务来研究幼儿的 。


A.
直觉思维


B.
自我中心


C.
客体永久性


D.
分类能力

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因此我们称之为“ ”。


A.
主动言语


B.
被动言语


C.
单词句


D.
简单句

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


A.
词汇量的变化


B.
词义的过度扩张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词义的过度缩小

“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幼儿在亲吻妈妈时会说:“亲亲妈妈”,而当要求妈妈抱她时,她会说:“妈妈抱”。 这种句子被称为“ ”。


A.
简单句


B.
复合句


C.
单词句


D.
电报句

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现象。


A.
词汇的过度扩张


B.
自我中心的特点


C.
词汇的过度缩小


D.
过度规则化

认为人类大脑中天生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简称LAD),这个装置就像一个能够学习英语或日语或汉语或其他语言的电脑程式。幼儿听到的语言,经由“语言获得装置”的处理,就会产生一套适用于母语的规则。这是 的观点。


A.
巴甫洛夫


B.
班杜拉


C.
斯金纳


D.
乔姆斯基

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


A.
扩充


B.
重新塑造


C.
澄清问题


D.
重复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